媒體報導
海洋增鹼可提升二氧化碳吸收力 中山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8
海洋酸化嚴重威脅海洋生態,不過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長達26年的南海觀測數據資料,首次發現海水鹼度呈上升趨勢,證實海洋自然鹼化現象,並能提升二氧化碳吸收能力28%、減緩海洋酸化速度14%。
南海海水鹼度上升!助攻碳移除與海洋酸化緩解(中時新聞網)
2025-09-18
海洋酸化問題有望透過「增鹼」技術獲得緩解。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近日發表研究成果,分析南海長達26年的海洋觀測資料,首度發現海水鹼度呈現自然上升趨勢,不僅能提升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達28%,也可減緩海洋酸化速度約14%。此項研...
AI淨零/全球首次證實海水變鹼有助吸收二氧化碳 中山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中央社)
2025-09-18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南海觀測數據資料,首次發現海水鹼度呈上升趨勢,並證實海洋鹼化有助於長期碳移除,成果刊上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師鐸獎得主籲降低畢業學分 鼓勵學生捨棄標準答案思維(聯合新聞網)
2025-09-18
王致遠多年前因非典型感染治療,導致四肢壞死截肢。回到學校,他的教學心態也有所改變,過去他對學生有時要求很嚴格,但之後更能體諒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些反應快、有些反應慢,「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
影/獲師鐸獎 王致遠:陪伴學生並且傾聽他們的困難(聯合新聞網)
2025-09-18
師鐸獎獲獎名單近期公布,並於上午舉行頒獎典禮,獲獎教師之一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王致遠是台灣少數身障教師,王致遠表示,自己遭受意外的經驗,使得一些遭遇困難的學生會找他討論,但王致遠自謙自己沒有輔導背景,能做的就是陪伴學生並且傾聽他們的困難。
45歲罹病失去四肢 王致遠獲師鐸獎以生命啟發教學(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8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王致遠,45歲時罹患非典型感染造成四肢截肢,是台灣首位接受雙手異體移植者,他接受也克服人生中的重大打擊,並用罕見的生命經歷陪伴學生,曾獲周大觀熱愛生命獎,今(18)日再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殊榮。他受訪表示,老天爺既...
師鐸獎得主籲大專降低畢業學分 捨棄標準答案勇於追求不同 (中時新聞網)
2025-09-18
教育部今天頒發114年師鐸獎,共有72名榮獲師鐸獎。獲獎的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王致遠,在45歲時,因非典型感染導致敗血症,截去四肢保命,但他仍以堅毅的生命歷程,不僅教學生知識,也分享生命的各種困難,讓不少學生遇到人生困難時都會向他求助。王致...
沒當醫生反走海洋路!中研院院士陳鎮東自曝學生時代「放牛吃草」(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8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陳鎮東,今天(18日)回到已故父親任教過的母校彰化女中,參加「校友捐贈國家圖書館感謝狀典藏校史館」活動。他特別感謝父親的學生與校友們,協助整理並出版父母的文字與詩作,並將作品捐贈國家圖書館,讓更多人能閱...
最棒教師節禮物!中研院士捐國圖感謝狀 彰女校友幫老師出書美事曝光(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8
一張感謝狀藏著濃濃師生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陳鎮東今天(18日)回到父母生前任教的彰化女中,出席「校友捐贈國家圖書館感謝狀典藏校史館」記者會,他把國家圖書館給的捐書感謝狀,捐給彰女校史館永久典藏,象徵父母與學生之間如同家...
高雄馬頭山廢棄物「有害」或「一般」? 學者依檢測方式給答案(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8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耿崚表示,XRF檢測像一把槍,透過手持式掃瞄數秒中內僅可初篩埋在土裡物品的表面,但掃不到物品的深度濃度,採樣樣品相當不均勻,較不精確,但法規採用的TCLP採樣後需磨碎再經過48小時依不同酸濃度溶解開的溶出物質進行...
高雄馬頭山疑遭重金屬污染 專家解析2檢測手法支持環保局(中時新聞網)
2025-09-18
對此,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耿崚表示,XRF像一把槍,透過手持式掃瞄數秒中內僅可初篩埋在土裡物品的表面,但掃不到物品的深度濃度,採樣樣品相當不均勻,較不精確,但TCLP採樣後需磨碎再經過48小時,依不同酸濃度溶解開的溶出物質進行分析,...
師鐸獎得主籲行政減量 讓學生少修學分、學自己想學的(中央社)
2025-09-18
民國114年師鐸獎今天頒獎,共有72名教師獲得殊榮,得主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行政減量、重視戶外教育,也建議學生可以不要修太多學分,有機會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中山大學海洋系師雷漢杰發現海水鹼度升助吸碳減酸化 結果榮登國際知名期刊(鮮週報新聞網)
2025-09-18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北南海東南亞時間序列研究(SEATS)測站1999年迄今總鹼度、溶解無機碳、酸鹼值(pH)、碳酸鈣飽和度等數據,首次發現海水鹼度上升,證實海洋自然鹼化現象,有助增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達28%、減緩海洋酸化速...
全球首證實 中山大學研究:海洋增鹼可吸碳(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5-09-18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南海觀測數據資料,首次發現海水鹼度呈上升趨勢,並證實海洋鹼化有助於長期碳移除,成果刊上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全球首證實!中山大學研究:海洋增鹼可吸碳28%、緩解酸化14%(台灣好報)
2025-09-18
海洋酸化現象有望透過增鹼方式緩解!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一份長達26年的南海觀測數據資料,首次發現海水鹼度呈上升趨勢,證實海洋自然鹼化現象,並能提升二氧化碳吸收能力28%、減緩海洋酸化速度14%。首度證實海洋鹼化有助於長期碳...
環境部:擬10月公布「循環經濟路徑圖」(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6
中央畜牧場第二代經營者蘇揚曾獲紐倫堡發明獎銀牌,他指出,畜牧業中的豬糞尿等可能對環境造成更多污染,因此若將這些廢棄物收集,進行沼氣發電,便可轉變成新能源;另,由於沼氣發電後會產生沼渣、沼液等,因此目前與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屏東科技...
玉山學術獎15年 成果豐碩(經濟日報)
2025-09-16
本次包含來自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台北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以及台灣科技大學的商管學院與經濟系教授參與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由不同世代的玉山人向教授們介紹玉山完整且多元的人才發展。
玉山學術獎 鼓勵臺灣卓越研究躍升國際工商時報)
2025-09-16
這次包含來自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臺北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管以及臺灣科技大學的商管學院與經濟系教授參與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由不同世代的玉山人向教授們介紹玉山完整且多元的人才發展
游到哪吃到哪! 研究發現「雙髻鯊」非依賴單一獵物(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6
鯊魚為食物鏈的「頂級掠食者」,一般認為一旦失去獵物會陷入生存危機,但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雙髻鯊並非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海洋環境管理國際研討會登場 台印簽署MOA共推永續治理(工商時報)
2025-09-16
為凝聚全球海洋保護共識、深化國際合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15)、明(16)兩日舉辦「2025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邀集台灣及美、法、日、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9國、共47名專家學者齊聚,更有美國環保署等重要機構共襄...
玉山學術獎 鼓勵臺灣卓越研究躍升國際(工商時報)
2025-09-16
15日舉辦「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邀請國內11所指標大學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副院長及各校歷年獲獎學者共25位教授參加,與玉山銀行創辦人黃永仁、董事長黃男州,及超過50位畢業於該校或曾接受得獎教授指導的玉山人共同交流,迎向玉山學術獎的璀璨新...
雙髻鯊掠食入境隨俗 中山大學研究打破食物鏈刻板印象(青年日報)
2025-09-16
人們對於鯊魚的想像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的底層崩解,鯊魚便會失去獵物而陷入生存危機。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發現,雙髻鯊並非如此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中山大學研究揭雙髻鯊食性彈性 顛覆傳統保育觀念(焦點時報)
2025-09-16
人們對鯊魚的印象通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底層崩解,鯊魚將因失去獵物而面臨生存危機。然而,國立中山大學的最新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發現雙髻鯊並非高度依賴特定獵物,而是展現了驚人的食性彈性——牠們會隨著棲息地的變化,食用當地的食物...
雙髻鯊的伙食也入境隨俗?中山大學研究打破食物鏈刻板印象(三星傳媒)
2025-09-16
人們對於鯊魚的想像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的底層崩解,鯊魚便會失去獵物而陷入生存危機。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發現,雙髻鯊並非如此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鯊魚不挑食!研究揭雙髻鯊入境隨俗:游到哪吃到哪(中時)
2025-09-15
鯊魚在人們心中總被視為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一旦底層獵物減少,生存便陷入危機。然而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顛覆了這項刻板印象,發現雙髻鯊其實不挑食,展現高度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反映出「因地制宜」的覓食模式。
打破刻板印象 研究發現雙髻鯊飲食具高度彈性(中央社)
2025-09-15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公布最新研究,罕見從探究雙髻鯊的飲食習慣切入,發現雙髻鯊並非依賴單一獵物,而是有「因地制宜」的食性模式,「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中山大學跨單位研究雙髻鯊隨處覓食特性 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鮮週報新聞網)
2025-09-15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態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裕䕒(著黑衣者)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華遜(著藍衣者)、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助理教授鍾明宗、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國家野生動物中心研究員Lotfi Jilani...
高市醫管理中心 中山大副校長許博欽接召集人(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4
台灣大學醫學院前副院長、婦產科權威專家許博欽近期借調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今(14)日高雄市衛生局宣布,許博欽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主要任務將協助民生醫院提升為區域級教學醫院及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 任高市醫管中心召集人(中央社)
2025-09-14
高雄市衛生局今天宣布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盼借重其豐富經驗,統籌推動市立醫院有效經營、提升醫療品質。
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出任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臺灣時報)
2025-09-14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日宣布甫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借調至國立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的許博欽教授,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盼借重其豐富臨床、教學及研究經驗,統籌推動市立醫院有效經營、提升醫療品質,並協助市立民生醫院提升為區域級教學...